![]() |
|
![]() |
當前位置:首頁 -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|
移動制氫困局尚待破解文章來源:科技日報 | 發布日期:2019-06-12 | 作者: | 點擊次數:
近日,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運用簡單的兩步水熱法,組裝成具有分級結構的異質全解水催化劑。這種納米催化劑具有優異的全解水活性,在較低的電壓和電流下持續工作100小時,沒有明顯的衰減,證明其穩定性非常好,為開發低成本、高活性的雙功能電解水催化劑提供了有效的設計思路。 氫能經濟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可持續能源方案,以用之不竭的太陽光驅動,把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。而氫是一種清潔能源,燃燒生成水,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物。 制氫的方法有很多種,化石能源制氫、工業副產氫、電解水制氫,是當前主流的三大制氫路線。除了上述三大技術路線,還有活潑金屬與水反應、重整甲醇制氫等,關鍵要看經濟性。 人們更多關注的是“能否用水制氫來開汽車”。除去前段時間網上談論的鋁粉還原制氫外,近年來,重整甲醇制氫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。 甲醇和水的蒸氣進入重整室通過高溫(約250℃)反應后,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氫氣,成分比例1∶3,但氫氣中會摻雜著微量的一氧化碳。經過氣體提純后,高純度的氫氣進入燃料電池系統中,一氧化碳經過氧化后與二氧化碳一同排到大氣中。氫氣進入燃料電池系統后,后續過程與普通的燃料電池汽車無異。相比建設和運營加氫站網絡,甲醇重整僅需要在加油站的基礎上增加甲醇水加注功能,設備更換成本低,操作方便,似乎更易讓人接受。但是,甲醇重整過程得到的氫氣包含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,需要提純并降溫(從超過200℃降到約80℃),這就要投入額外的設備。此外,甲醇重整燃料電池汽車在帶來使用便利的同時,卻重新帶來了碳排放和尾氣問題,這似乎違背了使用氫能源的初衷。 盡管新技術不斷涌現,但氫的實際應用尚需時日。除去成本因素外,一個重要原因是氫氣的收集和存儲上的諸多技術瓶頸。近日,首個光解水制氫儲氫一體化的材料體系設計成果發布。 水解制氫的另一技術障礙在于催化劑的昂貴和低效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運用創新工藝,研制出一種廉價、高效的新型釕單原子合金催化劑。相比市場上的商業釕基催化劑,這種新型催化劑的過電位降低了大約30%,穩定性提高了近10倍,為推進“電解水制氫”的工業化應用邁出重要一步。 2019年5月,浙江大學設計并開發出一種廉價新型催化劑,可模擬光合作用,將水裂解制備出氫氣。這種催化劑可將制備成本降低80%以上,將驅動反應的能量降低5%,具備工業級電解水制氫的潛能。 清華大學、上海交大、大連化物所等單位此類世界級的成果也有不少,使得氫能的高效低成本應用路徑更加明晰起來。這些實驗室的成果還需經歷技術成熟檢驗、工程化開發,更需要規模應用場景、產業鏈和相關政策的配套,實際應用尚需時日。
|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:020-37206200 郵箱:newenergy@ms.giec.ac.cn 經營許可證編號:粵B2-20050635 粵ICP備:11089167號-4 主辦: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-2013 newenergy.org.cn/newenergy.com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|